目前,西南麦区小麦生育期为拔节至孕穗期,长江中下游麦区为拔节期,黄淮麦区为返青至拔节期,华北和西北麦区为返青期。近期随着气温回升,小麦病虫害由南至北陆续发生,其中纹枯病和麦蜘蛛在黄淮部分地区发生较重,条锈病等病虫在西南和汉水流域陆续进入扩散危害期。截至3月15日,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8376万亩,同比减少25.9%。
小麦条锈病。发生131.2万亩,同比减少75.6%,比上周增加50.5%。目前,该病在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重庆、河南、湖北、陕西、甘肃8省47市204县发生,比上周增加31个县。其中,西南麦区呈点片至扩散发生状态,发生面积126.1万亩,重庆平均病叶率2.5%,同比减少1.6个百分点,永川局地最高达22%;陕西、湖北、河南分别发生2.45万亩、1.3万亩和0.3万亩,多为零星发生,陕西发病中心0.1-5m2,平均病叶率为0.1%-1.2%;甘肃南部局地发生比较普遍,文县等地病田率35%,重于上年同期。
小麦纹枯病。发生4389万亩,同比减少26.9%。华北、黄淮和西南麦区一般病株率0.5%-9%,轻于上年。山东南部、安徽沿江和淮北局地发生相对较重,一般病株率在10%-15%,山东泰安、莱芜、菏泽和河北永年最高病株率达47%-80%。
小麦白粉病。发生212万亩,同比减少40.3%。主要发生在西南、黄淮和江汉平原麦区,重庆平均病叶率为2.9%,同比减少0.3个百分点;山西平均病叶率为2.5%,芮城早播田最高达40%,接近上年同期;湖北荆门重发田块病叶率达30%。
蚜虫。发生1312万亩,同比减少15.6%。平均百株蚜量,西南麦区在70-490头,黄淮海麦区在25头以下,贵州六盘水、重庆潼南最高百株蚜量在500-1000头,云南易门最高达13000头,其它地区重发田块百株蚜量一般在100头以下,大部麦区虫量低于上年同期,山西一般百株虫量为6头,高于上年同期的3.8头,河北南部零星发生。
麦蜘蛛。发生面积2332万亩,同比减少19.1%。黄淮海和江汉平原麦区平均每市尺行长(百株)螨量2-20头,虫量总体偏低,山东临沂、青岛、济南和山西盐湖最高密度在200-400头,河北灵寿背风向阳地块最高达800头。此外,叶锈病在黄淮海麦区零星发生;雪腐雪霉病在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地区轻发生,发生面积3.8万亩,平均病株率伊犁河谷在0.1%-2.3%,塔城地区为9.8%,死株率0.02%-2.5%。
发生趋势
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报,春季我国黄淮、江淮、西南南部和新疆北部降水偏多、气温正常略偏高,对赤霉病和条锈病等病害发生有利;北方大部降水正常偏少、气温偏高,有利于蚜虫发生繁殖。随着气温稳定回升和小麦的快速生长,多种病虫害将进入发生危害盛期。西南和汉水流域小麦条锈病将进入发生高峰期,向东部主产麦区传播扩散的威胁加大;长江中下游、江淮、黄淮、华北南部等广大麦区麦蜘蛛、蚜虫、纹枯病、白粉病等将进一步上升危害。各地应及时组织开展病虫调查,掌握发生动态,准确发布病虫情报,为做好科学防控提供有效信息服务。